石竹是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栽培,耐寒性较强,喜肥和阳光,适宜在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高温高湿环境生长较弱,有四季开花品种,但越夏问题较难解决。规模化生产主要采用播种繁殖,也可通过分株和扦插繁殖。
播种育苗:种子每克约800至1200粒,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采用保护地栽培,播种时间选择9至11月,可供应春节和五一花坛应用。播种介质需疏松,pH值3.8至6.2,EC值0.5至0.75,经消毒处理,保持介质温度18℃至24℃,遮盖遮阴网,6至7天出苗。
第一阶段:胚根展出需5至7天,保持介质中等湿润,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保护地环境下需加盖双层遮阴网,避免根系生长不良,此阶段不需施肥。
第二阶段:至第一片真叶出现,土壤温度17℃至24℃,湿度中等,浇水前让土壤偏干,提供光照,促进幼苗生长。真叶长出两片后,开始施淡肥,早期喷施尿素或20-10-20水溶性肥料。注意病虫害防治和通风。
第三阶段:成苗期,小苗生长迅速,床播可先移植至穴苗盘或苗床,植株可充分见光,温度超过35℃时适当遮阴。水肥管理,追施尿素外,可增加复合肥或14-0-14水溶性肥料,注意通风、防治病害。
第四阶段:根系形成,有5至6片真叶,适当控制水分,增加复合肥或14-0-14水溶性肥料使用次数,加强通风,准备移栽上盆。
移植/上盆:穴盘育苗有4至5片真叶时移植上盆,床播5片真叶时可直接上盆,一般采用12厘米×13厘米营养钵上盆。
光照调节:石竹为阳性植物,生长、开花需充足光照,育苗期避免正午太阳直射,上盆后给予全光照环境。
温度调控:石竹为二年生草本花卉,发芽适温18℃至21℃,生长适温10℃至13℃,保护地生产控制高度,露地栽培控制高度且不影响开花时间。
栽培管理:保护地设施下生长迅速,注意水肥控制,过湿过干均影响生长,10至11月份可忍耐一定干燥,但不能影响正常生长,以叶片轻度萎蔫为准。施肥应勤施薄肥,生长期使用0.2%尿素和复合肥间隔施用或50ppm至100ppm的20-10-20和14-0-14水溶性肥料间隔施用,初花期只施复合肥或14-0-14水溶性肥料,适当拉长施肥时间。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生长期茎腐病,虫害主要有青虫、蚜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