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的白绢病及防治

发布日期:2019-10-10 10:28

大叶黄杨白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毁灭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如控制不利可能导致苗木全部死亡。

症状:

发病初期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腐烂,经几天阳光曝晒后,病部及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绢丝状的放射状菌丝体,在根际土壤中蔓延。后期在近地表茎上长出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常造成全株死亡。叶部表现为先发暗失绿,最终变黄干枯。

防治措施:

1.严格苗木检疫: 不从发病地区购进苗木,防止人为传播病害。

2.土壤消毒: 此病为土传病害,可用0.2%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与土拌匀后栽种,或按每平方米5至10克撒入土中。尽量选用无病地块,避免连作。

3.科学管理:

地块应平整,5月后控制浇水,保持地表干燥,增施磷钾肥。

雨季及时排涝,避免积水,雨后避免突然暴晴。

雨后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4.药剂防治:

喷1∶1∶100波尔多液预防。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

25%敌力脱乳油2500倍液喷雾效果显著,耐雨水冲刷,有效期2-5周。

5.田间管理:

保持合理株行距,及时修剪过密枝条。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烧毁菌丝和菌核,并对土壤消毒。

6.冬季防护: 在北方地区,做好病弱苗的冬季防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