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黄脊竹蝗防治

发布日期:2019-07-05 16:45

毛竹黄脊竹蝗又名蝗虫、蚱蜢、蚂蚱,属蝗科。

危害症状:

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竹林被害如同火烧,立竹成光秆,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

发生规律:

毛竹黄脊竹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卵块多产于3厘米左右的土壤中,产卵地的选择依产卵时气候而定,如产卵时高温干旱,产卵地多选择在山坡下部或山谷等避阴处,次年跳蝻出土则较晚。次年5月孵化成蝗蝻,蝗蝻共5龄,2龄开始上竹,7月羽化成成虫,成蝗交配后,于8月上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9月上旬产卵盛期,10月底成虫死亡。

防治方法:

针对竹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可采取如下防治方法:

(1)人工挖卵:

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产卵处常见黑色园形盖状物,这是寻找卵块的好标志。

(2)除蝻:

①在大多数跳蝻出土但又未上大竹前,于清晨露水未干时,以3%敌百虫粉或2.5%甲基1605粉,每亩1.5~2公斤喷撒;

②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或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

③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④于蝗卵地释放白僵菌,使跳蝻刚孵出就感染白僵菌而死亡。

(3)烟剂熏杀:

当跳蝻已上大竹甚至已有部分成虫出现,可采用林丹烟剂熏杀。每亩用量0.5~0.75公斤,无风或微风时在山脊放烟,烟雾流向低地。

(4)尿毒合剂诱杀:

3龄跳蝻至成蝗迁飞前,将毛竹锯成50~100厘米长的竹筒数段,一劈两开,留两头节,去中间节,先择晴天的上午将其投放到竹林中山谷部位,将事先准备好的新鲜人粪尿和18%的杀虫双水剂按照100:1的比例倒入竹槽中,每亩1~2个即可,使其舔食后胃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