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白粉病是危害黄栌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北京、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均有发生,其中北京、西安的黄栌发病严重。
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白色针尖状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叶面上布满白粉。受危害的叶片组织褪绿,影响光合作用,使叶片干枯早落。秋季叶片上形成黄色至黄褐色,后变黑褐色的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闭囊壳。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落叶或枝条上越冬,也能以菌丝形式在芽内越冬。翌年夏初闭囊壳吸水开裂放出子囊孢子,菌丝体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传染,生长季节以分生孢子再传染。5-6月降雨早则发病早,7-8月降雨量决定病害轻重。黄栌白粉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之后逐渐向上蔓延。
防治措施:
1.减少侵染源:秋季扫除病落叶,剪除病枯枝并烧毁;地面喷撒硫磺粉消灭越冬病原。
2.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春季及时剪除分蘖。
3.药剂防治:喷施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菌源,发病初期使用15%可湿性粉锈宁800倍液。
黄栌白粉病会导致叶片干枯或提早脱落,严重影响红叶的观赏效果,需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