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宁国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19-06-23 04:36

安徽省宁国牡丹,作为中国牡丹四大群系之一,为江南牡丹品种群的主要发源地和繁殖地。宁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独特。明代嘉靖《宁国县志》列牡丹为宁国花卉首位,有“大红、浅红、紫、白四种。”清代同治《宁国县志》载:“牡丹50余种,见花谱所产甚多,以正赤为佳,得此花必赖人工莳艺。”民国《宁国县志》记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黄、白为贵,土人运往广州,价重洛阳。”李嘉珏教授主编《中国牡丹大全》一书指出:“清代江南牡丹就以宁国为主,杭州市西湖花港观鱼公园所栽培的牡丹以宁国牡丹为主,每到花期,杭州市民争往游览……上海植物园建有牡丹园,约种有牡丹上万余株,品种主要来自皖南宁国。”由此可见宁国牡丹名声显赫。经过几十年的栽培繁育,已经摸索出一整套比较成熟的宁国牡丹培育管理技术。

一、圃地选择

牡丹为具肉质根的阳性花卉,具有耐寒、抗旱、畏渍水的习性。据清人陈扶摇《花镜》一书记载:“其性宜凉畏热,喜燥恶湿;惧烈风酷日,须栽高敞向阳之所,则花大而色妍。”因此,圃地以选择通风向阳、地势稍高的缓坡地为好。庭院地栽好用砖块或块石砌筑花台,不宜用水泥砂浆勾缝,高度约60cm,底层铺填小石子或粗砂,上面填以排水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

宁国牡丹根系发达,侧根多,生长良好的主根几乎与茎干等长,长可达1m以上。因此要求圃地土层厚度至少达40cm,并在以后的管理中根据需要不断培土。

土壤以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或中性砂壤土为宜,pH值在6.0-6.5为佳。土壤要求疏松透气,粘性重的土壤要加砂拌匀,以增加其通透性。一般提前一个月左右整好圃地,并进行多次深耕耙碎。栽种多年的圃地要进行轮作,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适时移栽

宁国牡丹的佳移栽时间是每年的十月中、下旬。在这段时间内移植牡丹,不仅创伤组织易于愈合,而且当年尚能生长几条甚至几十条新根。据测定,当年生新根长可达5cm。如果移植太迟,气温降低,当年便不能长出新根;如果移植太早,因气温尚高,根系含水较多,伤口不易愈合,且枝条易发生失水,会影响到翌年的长势。

牡丹在春、夏季不宜移植。因为牡丹在七月份就开始形成花芽,秋、冬叶片脱落后,可明显看到像小楷毛笔头似的棕红色或灰黄色(因品种而异)的小芽头,即为其花芽,翌年早春萌发。如果在春、夏移植,部分根群被破坏,因其根系含水量高,极易染病后发生腐烂,导致其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不能满足枝叶蓬勃生长的需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分供需失衡,会造成全株萎蔫枯死。即使偶然成活,以后也难开出好花,故有“春分分牡丹,到老不开花”的花谚。

三、起挖栽植

十月中、下旬将牡丹掘起,起挖时要尽可能做到少伤根系。如万一损伤根部也无大妨,不必忧虑,起挖后抖去宿土,然后将其搁放在阴凉处,摊晾1-2日,使根部变软后再栽,以免碰伤或折断根部。远距离装车运输或邮寄托运,更应经摊晾待其根系变软后再行包装托运或投寄。

牡丹裸根移植,老土除得越彻底越好。《花镜》云:“乐得新土则茂。”移植前可将深褐色的过老根系剪去。

牡丹移植密度,视植株大小和栽培目的不同而定,植株小可略密,植株大要疏植,一般株行距为50cm×100cm。

栽植时,先挖30cm×30cm×30cm左右的土坑(特大植株要加深加大),将基肥填入坑底,覆上一层10cm-15cm的厚土(使植株根系不与肥料直接接触),然后将植株置入坑内,用手扶持端正,填土一半,轻提植株并左右摇动,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密接。后将土填满踏实后浇透水。为了便于浇水,可在植株周围堆一浅土坑,让水分慢慢渗透到根底部。次水浇透后,以后不干不浇。植株栽植深度以茎基与地面持平为宜,过深则不利于根系的呼吸,过浅又会影响到植株的成活并容易发生倒伏。

四、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牡丹在移植时施足底肥,当年不必追肥,或只在冬季(栽后两个月)施以稀薄的腐熟人粪肥或沼液,不宜施浓肥。牡丹基肥可用厩肥、堆肥、饼肥、畜禽粪等,均需经过腐熟,也可加入骨灰和动物残骸,如鸡毛、鱼肠水等。一般情况下,每株施基肥菜籽饼1Kg左右,厩肥用量约为5Kg,适时追肥。每年开花前施一次经腐熟的稀薄人粪尿、稀饼肥水或沼液,促使其生长旺盛,开花繁茂;花后施一次同样的肥料,以恢复树势。如在花期追施适量的速效磷钾肥,则花会开得更艳,长势更好。每年冬季施一次重肥,人畜粪、堆肥、油饼渣等均可,让植物慢慢吸收,还可起防寒保温作用,但埋施肥料时,不要让肥料与根系接触,以免发生烧根、烂根。牡丹的根毛区不在茎秆基部,根有趋肥性,施肥时不要施在茎基部,只需施在植株行间即可。在植株行间挖一直沟,或在植株周围挖一环状沟,把肥料施在沟内覆以10cm的厚土,能促使侧根发达,提高植株的吸肥能力。

五、剥芽修剪

每年早春仔细观察牡丹的芽,肥;1士的是花芽,瘦长的是叶芽。根据植株长势,适当剥去叶芽,保留花芽,以利于集中养分,促使花朵开得更大更艳。新栽的植株不论树龄大小,翌年次开花都不能过多,一般只保留枝顶花芽,疏去全部侧蕾。如顶芽瘦小或受害可将其剪去,保留其下部的一个肥壮侧芽,以后长势逐年发旺,花朵会不断增多。

牡丹生长缓慢,春季枝叶猛长,秋季落叶后新枝枯萎,植株几乎恢复到早春萌芽前高度,俗称“退枝”,有“牡丹长一尺,退八寸”之说。牡丹花后及早剪去残花(可带花朵下侧的一个叶片剪下),减少养分的消耗,使来年花朵更加艳丽。

牡丹花芽在七月初开始分化,修剪必须在六月底以前进行。如短截高枝,使树冠变得低矮一些,可先截一段,第二年再截(因有个别品种不宜短截,短截后的主枝不萌芽)。短截侧枝,可抑制植株向四周扩展。

牡丹基部地面萌生的芽条要区别对待。如果为了繁殖,可以保留,以便于以后进行分株或用作接穗。有时为了更新枝干,也可选留几个粗壮的芽条,经培育作为以后的候补茎秆,其余的芽条剪去。如果为了株型美观,也可将基部萌生的芽条全部剪去,即可突出主枝和花朵,避免枝干过多影响以后开花,也有利于通风。对枝条瘦弱和萌芽少的植株,可在秋季进行短截促萌,翌春即可多发新芽、壮芽。

六、除草覆盖

适时除草。雨后及时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防止野草夺肥。除草松土时,深浅要掌握分寸,宜深则深,宜浅则浅,以不伤及根系为度。夏季松土后,用剁碎的青草、秸杆等富有弹性的草本植物覆盖地面,既可保湿,降低土壤的温度,又能抑制杂草生长、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肥力,还可避免浇水或淋雨时溅起的土壤污染叶面,减少叶部病害的发生。

七、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分株是牡丹繁殖简便的方法。在江南地区分株一般安排在十月中、下旬结合移植进行。将植株掘起,在根颈结合薄弱处顺势劈开,新分株丛上必须留有几条根和1-3根茎秆,根系良好的小丛,虽无茎秆,只要根上留有茎基,也能培育成新的植株。无茎秆又无茎基的根丛,不能发芽形成新植株。新栽的牡丹第二年不能掘起分株,否则子、母株都很难发旺生长。

2、嫁接繁殖嫁接的适宜时间是每年9月中、下旬,即“白露”至“秋分”之间。可用单瓣或一般品种重瓣牡丹根作砧木,但因牡丹根脆而硬,不易操作,常选用芍药根作砧木。选取直径2cm-3cm的芍药根,掘起后阴干2-3天,待其根段变软后再行嫁接。接穗宜选择优良牡丹品种茎秆上的1-2年生枝条,以表面光滑,节间短的为好,要带顶梢,并具有1-2个饱满的叶芽,长约8cm-10cm。芍药根砧长度为10cm-15cm,用切接或劈接法均可,但不能用塑料条绑扎,好用麻绳绑扎,外涂湿黄泥。

接后栽植于苗床上,接口深埋地面下6cm-10cm,以细土覆盖,覆土高出顶芽8cm-10cm,堆成拱形或三角形。接后一个月内不要浇水,如遇干旱,可从一侧挖坑,以侧方渗水来提高土壤湿度。翌春扒去覆土,露出顶芽,即按常规养护。留圃两年后移植即可开花。

3、压条繁殖牡丹枝条扦插不易存活,也可用压条法繁殖。即在牡丹茎基部萌条靠近地面处下刀,切割深度达萌条直径的二分之一,略劈开,继之覆以干净的肥沃细土,待半年或一年后创口愈合处长出新根,再行剪离母株,种植于苗床上培育;剪离母体移植的时间以10月份为好。

4、播种繁殖重瓣牡丹一般不结籽,市场上出售的所谓“名贵牡丹”种子,大多是以单瓣牡丹种子假冒,而且实生苗一般须经培育6-7年才能开花。所以除了培育新品种外,一般不采用播种繁殖。

八、避雨遮阴、插竿扶持

牡丹盛开时,花朵硕大而艳丽,此时如受雨淋,花易变形或花瓣残落,失去其应有的观赏价值。所以在花朵盛开前,遇雨要搭棚避雨,盆栽牡丹则可移入室内。

牡丹耐寒,在长江流域各省地带露天越冬,无须采取防寒措施。但在夏季高温酷暑时节,要在植株行间插树技遮阴。另外,盆栽牡丹开花时,将其移到半阴处,能明显延长花期,并能保持花色纯正、艳丽。

牡丹花径大、荷载重,而其茎干又发脆,极易折断花枝,好在开花前插小竹杆扶持以支撑花朵。

九、病虫害防治

牡丹病虫害不多。常见的仅有叶斑病、褐斑病,可用等量式1:1:160的波尔多液,于萌芽抽叶后每隔半月喷洒一次,连续喷药3-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选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定期喷雾防治。发现少量病叶要及时剪除烧毁:秋季落叶后,应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消灭残留病原物,可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

天牛蛀食枝干,可用棉球蘸少量农药原液堵塞虫孔熏杀幼虫,也可采用毒签熏杀。

蛴螬危害根部,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每亩用药0.3Kg,撒施于地面,再经深翻将药土混入土中,即可杀灭蛴螬。

冬季清除杂草,清理圃地,在不影响植株生长的前提下深翻土地,可杀灭越冬病原菌和害虫的越冬代蛹、卵、幼虫等,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