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叶榆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彩叶绿化树种,可以栽植到街道、公园等地,修剪成各种形状,美化环境。它的培育成功,为我国寒冷、干旱地区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绿化新品种,突破了黄叶树种往北不能过北京的局限,结束了我国寒冷地区园林行业没有黄色树种的历史。它的推广应用,可以将目前只有在华北以南地区才有的红、黄、绿交相辉映的缤纷景色,在广大的东北和西北得以实现,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金叶榆,又可以为农民朋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华金叶榆是白榆的一个变种,属榆科榆属。它是落叶乔木,通常树高可达150厘米,树冠直径50厘米。叶片呈金黄色,色泽艳丽,并且有自然光泽;叶呈卵圆形,长约3-5厘米,宽约2-3厘米,边缘有锯齿,互生于枝条上,叶脉清晰,质感较好。金叶榆的枝条萌生力很强,一般当枝条上长出大约十几个叶片时,腋芽便萌发长出新枝。
中华金叶榆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耐贫瘠,水土保持能力强。对寒冷、干旱气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零下20摄氏度即可自然越冬,在我国广大的东北、西北地区生长良好,同时有很强的抗盐碱性,在沿海地区可广泛应用。其生长区域几乎遍布全国,是我国目前,彩叶树种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品种。
中华金叶榆是用白榆做砧木,再嫁接而成。白榆通常采用种子繁殖,理想的播种时间是4月初。在播种之前,要进行选地和整地。白榆对土地没有特殊要求,沙壤土或钙质土等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足够白榆扎根的土壤层。选好种植地后,就要整地。先用拖拉机深翻土地15-20厘米,这是使土壤层松动,便于白榆苗扎根和生长。然后施底肥,底肥一般使用复合肥,用量为每亩20公斤左右,肥料要均匀撒在地里。再以行距60厘米起垄,行距的控制主要是看犁距,将犁距调节成60厘米,行距也就是60厘米了。整地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首先,在垄上开5厘米左右深的小沟,将白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种子撒入沟内后,用脚沿着小沟,在种子上轻轻踩踏,这是因为白榆的种子很轻,不用脚踩的话,很容易被风吹走。在播撒的种子上,不能盖土,这是因为白榆的种子太薄,盖土会影响出苗率。最后,连接好喷灌设备,进行喷灌。每天喷灌4-5小时,连续3天。
播种4-5天后,白榆的幼苗就会破土而出,直到长到5厘米高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幼苗期,在幼苗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管理。锄草松土是幼苗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杂草会与幼苗争夺养分,影响苗的生长。这个阶段,主要采用人工锄草方式,并且没有具体的时间和次数限制,看到地里有草,用小锄头除去,如果,幼苗中参杂着草,要用手拔除,这是为了避免伤到幼苗。而且,在锄草的过程中,也为幼苗进行了松土,使幼苗的根部透气,促进其生长。但是,由于这时的白榆苗还很脆弱,除草松土时,一定要注意深度,以松动表层土壤为宜,切勿伤到跟部。幼苗期的白榆,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需要经常浇水。但由于白榆自身还很弱小,采用喷灌的方法,效果更好。每隔两天,要对幼苗进行一次喷灌,以土壤全部湿润为宜。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幼苗期管理,苗高能够达到5厘米左右,就进入到了壮苗期。在壮苗期,白榆苗也要进行一些管理。壮苗期的白榆也经常锄草松土,与幼苗期一样,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切勿使用除草剂,因为它在杀死草的同时,也会使白榆苗枯萎而死。并且,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次数。壮苗期锄草,可以使用长柄锄头,既可以把草锄的更干净,也能够节省些体力。当苗高达到15厘米左右时,要进行间苗,不然,会由于拥挤而影响生长。间苗可以选择在雨后进行,如果晴天里,进行间苗,首先要在垄上喷一些水,将土壤湿润,这样有利于将苗拔出,也可以避免对其它苗的伤害。然后,按照株距3-4厘米进行间苗。间苗时尽量留下健壮、生长旺盛的苗。为了避免苗的浪费,可以将间下的苗栽在别的地方,方法为:在垄上挖深3厘米,直径3厘米的小坑作为栽植穴,依然要保持3-4厘米的间距。然后,将间下的苗,栽植到坑里,雨后进行移植,不用浇水,但如果在晴天,一定要浇活根水,才能保证成活率。在株距较大的地方,要进行补苗。
壮苗期管理阶段,白榆主要施用尿素,每亩用量在15公斤左右,在嫁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