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海棠整形修剪方法与技术

发布日期:2019-06-14 16:31

垂丝海棠自然生长情况下,分枝开展,树冠疏散,适合整剪成疏散分层形,整形带80~120厘米,3~4枝为一层,分层发展,主枝自下而上逐渐减少。苗木嫁接成活后,先培养中干,达到整形带高度以上时,留干1~1.3米剪去先端,剪口芽萌发的新梢培养成中干延长枝,下依次选留3~4个腋芽萌发的新梢培养成第一层骨架枝。第二年在中干延长枝上培养2~3个次级主枝作为第二层骨架枝,将中干部分截断,如中干偏离轴心,也可不截,作为次级主枝之一,选留少量主枝上的侧枝。第三年在次级主枝上选留1~2个侧枝作为骨架枝。各主枝之间在中干上有一定距离,疏散分布在中干上,彼此不能重叠。大枝间无特殊矛盾时,不轻易去除大枝。垂丝海棠植株骨架基本形成后,主要任务是培养副侧枝及其上分生的枝条形成大的花枝组,大量开花。开始时这类枝数量少,空间大,一般不宜短截,任其自然生长。第二年其先端可抽生2~3个长枝,中部一般可形成中、短枝。随着副侧枝上分生的枝条增加,需适当修剪,促使其基部隐芽逐渐萌发成枝,防止后部光秃。将副侧枝先端带1~2个长枝剪去,短截剪口下的长枝,使其继续形成长枝,扩大树冠。后部过长的中短花枝,适当剪截先端,一般任其抽生花枝开花。每年依此法处理先端的长枝和后部的中短枝,使小侧枝群或较大的花枝组每年交替回缩更新,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扩展过快。几年后,该枝群衰老时,可从基部或附近选健壮生长枝作为更新枝,进行交替,逐步回缩老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