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技术

发布日期:2019-06-02 06:06

中华红叶杨苗木繁育方法一般实行扦插繁育、嫁接繁育和容器苗移栽,但根据中心近两年区试结果,实行扦插方式,扦插成活率高,育苗办法简单,操作技术容易掌握,繁殖系数高。

采用扦插繁殖育苗,可以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培育出速生、优质、高产的红叶杨壮苗。红叶杨扦插繁育分硬质扦插和嫩枝扦插,本中心主要介绍硬枝扦插办法,供引种客户参考。

一、育苗地的选择

一般适宜在疏松、湿润而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所以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具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和壤土为好。不宜选在低洼易涝、土壤粘重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育苗。

二、整地与施肥

北方地区多在秋季深翻25—30厘米,翌春顶凌耙地整平,结合做高垄时,每亩集中施入充分腐熟粪肥或农家肥7500千克或每亩复合肥150斤(氮、磷、钾复合肥)。

三、种条的采取

种条采取一般在晚秋落叶后或早春树液流动前的休眠期间为好。这时枝条内养分充足。采条时,好从杨树良种采穗圃中选择1—2年、生育健壮、无病虫害的粗壮枝条。也可以育苗地当年生的营养繁殖苗(如扦插苗)或由壮龄母树根部长出的当年生萌条。一般这样的种条粗壮,发育充实,营养物质丰富,扦插后容易生根成活,苗木生育健壮。

采集的种条进行临时湿沙埋藏,选地势高燥、背阴的地方挖深、宽各1.5米的埋藏坑(长度视种条数量多少而定),然后,铺一层沙子,放一层条材(各15—20厘米厚),分层堆积,至坑口20—25厘米处全部覆盖湿沙高出地面。在坑中间每隔1—2米插入成束秫秸把,便于通气,做好剪插穗前临时湿沙埋藏,防止种条失水,保持适度湿润。

四、剪取插穗与越冬湿沙层积埋藏

推广中心试验结果表明,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好,从种条的中部起向苗梢部,其插穗成活率和苗木的质量逐渐下降。所以,为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剪取插穗时,尽量选用种条的中、下部,剪掉种条梢端的幼嫩部分。剪条时应将种条的上、中、下三部分插穗分开,以便于分别扦插、管理。

1、红叶杨剪取插穗的长度,通过不同长度的插穗扦插试验表明,插穗长12—15厘米为适宜,不仅扦插成活率高,而且苗木生育粗壮,根系发育良好。插穗过短,自身营养不足扦插入土壤较浅,影响插穗生根成活,幼苗生长差。插穗过长(20厘米以上),扦插入土壤较深,土壤温度低,通气不良,影响插穗的愈合生根,甚至造成插穗基部腐烂坏死,所以,其扦插成活率低,生根差,苗木生育不良。因此,一般剪取插穗长12—15厘米为宜。

2、红叶杨剪取插穗的粗度,根据各地实践经验,认为粗插穗较细插穗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插穗生根和幼苗生长。但是,过粗的插穗(直径2厘米以上),不仅剪条和扦插比较困难,而且多为基部种条,芽子瘦小,发育不充分,生根差,成活率低。细的插穗(直径0.6厘米以下),因养分和水分不足,生根差,成活率很低,幼苗生育不良。因此,一般插穗直径应在0.8—2.0厘米之间,以1.5厘米左右为好。

3、剪取插穗时,每个插穗上应保留3个饱满芽,剪口上下要平切,切口要平滑,勿使表皮和木质部劈裂,勿碰伤叶芽。上口距插穗上个芽保持1—1.5厘米为宜。剪完的插穗要分别粗细(上、中、下),每50—100根包扎一捆,便于扦插管理。

4、红叶杨插穗的沙藏,不能扦插的插穗,利用种条埋藏坑或另选背阴地,地势高燥处挖埋藏坑,坑的深、宽各1.5米(长度依插穗数量多少而定)。然后在坑底中间挖深、宽各15—20厘米的沟,铺满河卵石,以便排水渗水。再在坑底铺上10—15厘米厚湿河沙(湿沙以手握成团,松开湿沙散落而不出水为限),摆上一层成捆的插穗,竖直排紧,插穗基部向下。然后再覆盖一层15—20厘米湿沙,再竖摆一层成捆插穗,层层如此堆积,距坑口25厘米时,全部埋上湿沙高出地面,埋藏坑从下到上,每隔1—2米距离插入成束(去叶)的秫秸把,以利通气。

5、未经保湿处理的种穗,扦插前用清水或在无污染的河水中浸泡5-7天再用生根剂浸蘸插穗基部(2厘米左右),快速浸蘸按说明书配制。

经过沙藏的种穗,能使插穗内部营养物质转化,形成根原基,软化皮层,又在生长素刺激下,加速了愈合组织形成,促进生成不定根,提高了插穂生根成活。推广中心区试:使用经过沙藏的扦穗繁育红叶杨与没经沙藏的对比,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同比增长15—30%。

五、扦插

红叶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扦插繁育,黄河以南地区秋插较好,原因是秋插的红叶杨扦穗在冬季土壤中种芽进入休眠期,其扦穗底切口受地温和湿度影响,可以形成愈合组织,先生根,后发芽。避免春季干热风、少雨等气候影响,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华北地区扦插以早春为好,当地土壤化冻18—20厘米时即可扦插。通常南方地区在2月下旬、华北地区在3月上、中旬,东北地区在4月上、中旬,西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扦插为宜。北方地区因冬季气候寒冷干旱,秋插后需要覆土防冻害,待翌春化冻前及时撤出覆土。

目前,生产上多采取高垄作业,培育红叶杨大苗采取大垄单行扦插一行,行距80—100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每亩可产苗0.22—0.28万株(苗高达3米以上,地径0.35—0.5厘米)。

通常在灌透底水、土壤湿润、疏松的情况下,插穗芽尖向上,垂直插入垄上土壤中,上切口与地面平、踩实或上切口微露地面。插后及时扶垄和进行侧灌水,以利抗旱保墒。

六、苗期田间抚育管理

(1)灌溉:培育壮苗要加强苗期管理,要及时灌水,采取沟灌,一次灌透,细流侧灌,全年适时灌水4—6次,每半个月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雨季排水。

(2)及时中耕,松土锄草:经常保持土壤疏松、干净无杂草,做到四铲四蹚,一般灌水后、大雨后及时铲蹚。

(3)追肥:当苗木进入速生期,6—7月追施氮肥2—3次,每次亩施硫酸铵8—10千克,或追施尿素4—5千克。开沟施肥后及时灌水,使苗木吃饱喝足,生长后期(9月上、中旬)适量追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充分木质化,增强抗寒能力。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进入8月中旬停止施肥和浇水,以利安全越冬。

(4)及时摘芽修枝:扦插后插穗地下部尚未生根,地上部分即长出很多萌条,当新苗长到6—10厘米时,应选择一个健壮的萌条,摘除其余的萌条,使其具有明显的主干,避免水分和养分过度地消耗。必须在其尚未木质化前除萌蘖条。苗木主茎上易很早抽出侧枝,应及时摘芽(抹芽)修枝,以免影响主干向高生长。但摘芽(抹芽)修枝应于立秋前结束,留下部分侧枝可抑制苗梢徒长。

(5)封土:红叶杨幼苗长到0.5—1米时,结合松土应进行根部封土,在苗木根部培土10—15厘米,以防止苗木倒伏和促进幼苗二次生根。

七、病虫害防治

中华红叶杨高抗目前普通杨树普遍存在的黑斑病,夏季高湿高温时期(6月下旬—7月上旬)易受螨虫危害,发病期10—15天,苗木顶端出现卷叶,生长点发育不良的现象,主要是苗木通风透光不良,防治办法喷施杀螨类药剂,配合喷施叶面肥。红叶杨种穗在插入土壤后和幼苗期(种芽发出不到15厘米),易受地下害虫危害造成苗木发育不良和幼芽被虫咬断。防止办法:1/扦插前对育苗地进行土壤杀虫处理,2/没有进行处理的育苗地在种穗扦插入土后,在苗木扦插行用“地虫速杀”和“地虫一支灵”等防治地下害虫药物,按比例兑水拌麦麸和菜叶切碎撒施于扦穗两侧(下午施用效果好),也可直接用药物按比例兑水对幼苗根部进行喷施,喷施时间好选择在傍晚进行,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幼苗的危害,3/种穗扦插后要经常对苗圃进行不断观察,发现没有发芽的种穗拔出观察,发现虫害现象及时防治。

河南省虞城县科苑红叶杨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