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的栽培技术
鹅掌楸,落叶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叶形似马褂,先端截平或微凹,两侧各有一个阔裂,老叶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的白粉点,叶柄长,人秋叶转黄色。两性花生于枝端,杯状。
【地理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第三纪子遗苗木。原产江西庐山,现长江以南的浙幻:、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生态习性】喜光树种,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不耐干旱和水湿。生长迅速,肉质根,不耐修剪,不耐移植。对二氧化硫、氯气有较强的抗性,能减弱噪声,隔音性能好。
【绿化用途】为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可列植为行道树,配植为庭荫树,也可丛植、群植,还是四旁绿化、工厂绿化的良好树种。
【苗木繁育】播种和扦插等方法繁殖。
播种繁殖
鹅掌揪15~20年生开始结实。花期5月,果熟期10月。两性花,但雌雄异熟,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时已成熟,开花时柱头已枯黄,失去接受花粉能力,不能受精。雌蕊虽未受精,却能继续发育,结苗木种子,此为孤雌生殖现象,但所结苗木种子无生命力,发芽率很低,通常只有5%左右。此现象在孤立木的鹅掌揪上发生严重,发芽率只有0~5.6%,所以孤立木的鹅掌揪不宜作采种母树。丛生的鹅掌揪,其苗木种子发芽率可达20%~34.8,可以应用为采种母树。此外,给予人工授粉,可使苗木种子发芽率提高到75%。
①采种:鹅掌揪的苗木种子一一小坚果,成熟时淡黄褐色,具翅,会自然脱落飞散,应及时采收。采收后摊晒数日,用木棒轻敲,收集带翅的小坚果即可秋播。也可湿沙贮藏,翌年春播。千粒重约为33克。
②播种:苗木种子采用干藏春播时,往往当年不发芽,有隔年萌发现象,因而对干藏苗木种子在播种前,需用温水浸种,后用湿沙混合,放在背风向阳处催芽。播种地应选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对土壤进行消毒,施足基肥,整地作床。条播,行距为25~30厘米。因苗木种子带翅,易露出土外,所以覆土宜稍厚,为1.5厘米,覆土后稍镇压、盖草,保持土壤湿润。因苗木种子发芽率较低,所以每667平方米播种量需增加为25~30千克。
③播后管理:播后20~30天幼苗出土,及时揭草、松土除草。当幼苗高4~5厘米时间苗,并给予适当遮阳。鹅掌揪对氮肥需要量较大,应增加氮肥的用量。速生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松土除草,增加土壤疏松度。在夏秋干旱时,要加强抗旱措施。当年苗高可达60~80厘米。继续留床一年,以后分栽培大。
扦插繁殖
3月上中旬采用1~2年生粗壮枝作插穗,长15厘米,具2~3个芽。插穗长度的2/3插入土中,成活率可达80%。春末夏初,选择健壮母树的当年生嫩枝进行扦插,株行距为20厘米×30厘米。扦插深度为插穗长的1/3,插后加强水和温度的管理。
移植
鹅掌揪主根明显,侧根稀少不发达,移植较困难。所以在幼苗期,应进行切除主根促侧根的手术。另一方面根为肉质根,含水量较多,在移植时不仅要避免根部受损伤,还要防止失水,勿使苗根长时间裸露,否则也会降低移植成活率。4年生以上大苗需带土球移植,方能保证移植成活率。移植以春季芽刚萌动时进行为好。
大苗培育
鹅掌揪不耐修剪。幼苗期因侧枝生长不多不需修剪。3年生以后侧枝增多,在秋季落叶停止生长后,可以对病虫枝、枯枝等进行修剪。鹅掌揪能自然形成一定的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