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根秋海棠的繁殖与栽培管理

发布日期:2019-05-13 12:38

球根秋海棠的繁殖与栽培管理

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扦插和块茎分割法繁殖。

播种繁殖

一般在1-4月进行,7-9月可开花。由于种子极小,播种时可掺些细沙,播后不用覆土。基质可用泥炭土1份、沙质壤土1份、河沙1份混合并加入1%过磷酸钙。将过筛后的基质装入育苗盘或浅箱中,将土面整平并适度镇压后将基质浸透,然后撒播,播完后用薄膜覆盖。温度保持在20-25℃,约20天左右发芽,发芽后可逐渐撤去薄膜通风并增加光照。当第一片真叶长出后即可分苗,株距1.5cm,温度保持在18℃左右,可适当遮荫,并保持一定湿度,经半个月缓苗后可进行正常管理。当幼苗长至相互接触后,可移入6.5×6.5的营养钵中,基质可用腐熟的有机肥1份、泥碳土2份、壤土1份、河沙1份混合,长大后移入5寸盆中。

扦插繁殖

主要用于保留优良品种或不易结实的重瓣品种,一般在春季或夏季进行。选择健壮带顶芽的枝茎,长10厘米左右,除去基部叶片,仅留顶端1-2片叶。由于枝茎肉质,剪枝后稍等切口干燥后再插。温度保持在20-25℃,保持沙床湿润,约3周后愈合生根。插后2个月上盆,当年可以开花。

块茎分割法繁殖

3-4月在块茎萌发前,将块茎顶部切割成数块,每块留一个芽眼,切口需涂草木灰或杀菌剂,以免伤口感染。待分割块茎萌芽后即可上盆。栽植不宜过深,以块茎一半露出土面为宜,否则易受湿腐烂,置于阴凉通风处,适当控制水分。

栽培管理

球根秋海棠属浅根性植物。盆栽需用排水好、肥沃的泥炭土或腐叶土,有利于根部发育。春季选用健壮块茎在温室沙床内催芽,栽植不宜过深,以不见块茎为度,土壤保持湿润。当发芽后定植于盆内,定植后块茎要求稍露土面。

每年换一次盆土,盆土应有足够的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基肥,基质配比可为腐叶土或泥炭土1份、河沙1份、壤土3份、腐熟基肥1份混合。除换土补充养分外,还需经常进行根外追肥。生长期每周追一次稀薄液肥,现蕾后开花每周2次,注意追肥不可浇于叶片或花朵上,否则极易腐烂。

球根秋海棠喜温暖、湿润且光照不太强的环境。春季块茎萌芽时控制浇水,不能太湿,温度不低于15℃。随着气温升高,块茎进入生长期,需较高空气湿度(75-80%)。夏季适当遮荫,避免强光暴晒,生长适温15-20℃,一般不超过25℃。30℃以上会造成茎叶枯落。开花期保持充足水分但不可过量,注意通风。秋冬季植株逐渐枯萎,逐渐减少浇水量,茎叶完全枯黄后停止浇水,自基部剪去枯茎,涂抹草木灰或杀菌粉,用沙或土覆盖,置于盆中即可,休眠期温度保持5-7℃。

每旬施肥1次,叶片挺拔呈青绿色为正常。叶片淡绿色表明缺肥。如叶呈淡蓝色并出现卷曲,说明氮肥过多,应减少施肥量或延长施肥间隔时间。花芽形成前增施1-2次磷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