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蝴蝶兰在开花期普遍存在掉花苞现象,严重时甚至全军覆没。通过对多家有掉苞现象的厂家提供的温室环境与种苗来源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主要原因:
一、昼夜温差大:环境突然变化,如冷凝水、冷空气等,导致植株不适应,进而掉花苞。例如,将花从基地拉到花卉市场,夜温偏低,几天后便会大量落蕾。
二、虫害(如螨虫):花苞突然失水,颜色暗红,严重时全园掉苞。仔细观察花苞内部是否有乳白色或褐色小虫。
三、根系受损:浇水、施肥不当导致根系不饱满,或长期缺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花期短或掉苞。
四、组培生产工艺问题:继代数过多或激素用量偏大,导致植株生理性状不稳定,进而掉苞。
五、环境污染:污染空气中的硫化物和乙烯等物质,诱导花苞细胞组织液渗透,导致花苞内部出现液态水滴,花苞黄褐色或黑色,甚至发霉。
六、光合作用不足:白天光量不足,夜间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养分分解过快,导致花期短或掉花。花卉市场光线弱,光量不足使得养分难以上输。
七、温室内通风不良:室内空气与室外新鲜空气交换不足,导致与第五项相似的症状。通风不良影响二氧化碳供应,花期缩短。
八、昼夜温度偏高:白天温度超过29℃,夜间超过20℃,植株新陈代谢加快,光量不足时,花苞易黄化,花期缩短,花朵变小。
九、介质过湿:介质过湿导致根系缺氧,影响花蕾发育,花朵小或无光泽,甚至掉苞。
十、空气湿度过小:导致花苞萎蔫、脱落,花朵小、颜色暗淡。湿度过低,花粉粒自然脱落,花朵萎蔫。
十一、机械损伤:造型不当或组盆时根系折断,养分供应不足。
十二、使用激素类药物:开花期或养苗期喷洒激素类药物,容易导致掉苞。
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可能导致蝴蝶兰在开花期出现掉花苞现象,需生产者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