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发布日期:2019-04-26 05:41

一、栽培技术繁殖:以扦插为主,亦可播种繁殖。扦插于春、夏进行均可,以6月梅雨季节扦插半成熟嫩枝发根较快,生长亦较好。插后初期要搭棚遮荫,保持苗床湿润。扦插苗生长速度远远大于播种苗。

1.扦插法:扦插法又分为硬枝和嫩枝扦插法。硬枝扦插在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3月底之间进行。种源充足的单位,插穗可剪的稍长些,种源缺乏的单位,插穗可稍短些,插穗长8至15厘米,扦插深度一般为3至5厘米,1个月后能长出根系。

2.单芽扦插法:采用单芽扦插法可快速繁育大叶黄杨苗木。扦插在5至10月之间进行,芽片长1至2厘米为好,一芽一叶,要保留好叶片。

3.叶片扦插法:选择成熟的叶片作插穗,扦插用的叶片叶柄一定要完整,取叶片时,不要用剪刀,最好用手将叶柄从芽子基部掰下,随取随插,或将叶片放在清水盆中。叶片存放时间过长会造成扦插成活率下降。

4.种子播种法:大叶黄杨结果早,结实量大,种子发芽率高。当果皮开裂时要及时采收,否则成熟的种子易被鸟儿食用。种子采收后及时脱去红色的假种皮,脱种皮时用力要轻,用力过重,容易将种子压碎。种子阴干后用湿沙贮藏。

5.嫁接法:要让大叶黄杨长成胸径5至6厘米的大规格苗木,少则6至8年,多则10至15年或更长的时间。要在5至6年内培育出大规格大批量的苗木,就必须先要培养用作砧木的丝棉木。

二、大叶黄杨-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

大叶黄杨是园林中常见的绿篱植物和造型材料,但由于白粉病发生普遍,导致其观赏性降低,使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受到了制约。白粉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病斑多分布于叶面,产生白粉霉斑;病害严重时,叶背和新梢也可发生,导致叶片皱缩畸形,新梢扭曲、萎缩停长,并引起落叶枯梢。

防治措施:1.改善栽培条件,栽植点应较高、干燥、光照充足、不积水,土壤深厚肥沃。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氮肥适量;注意抗旱排涝,使苗木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3.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搞好冬季清园工作,扫除病枝叶集中烧毁;生长期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掉烧毁,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初侵染菌源和再侵染菌源。4.合理使用药剂及时防治,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以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喷药细致周到,注意喷布内膛和叶背。冬季用3度的石硫合剂防治两次,间隔期一月。大叶黄杨展叶期和生长期,尤其是4至5月和9至10月,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25%粉锈宁800至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苯来特1000至1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40%福美胂600倍液、0.3至0.5度石硫合剂或2%多抗霉素水剂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