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红粉病的防治方法包括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轮作,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清理病叶老叶等。在发病后还可以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喷酒80%炭症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信液。
加强栽培管理,黄瓜在采收以后,或者是上茬作物采收以后,要把落在田间的病残株进行及时的清理,以免病菌随着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种植过程中不连作,不和棉花、小麦等进行轮作,可以和十字花科农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进行合理的施肥,使用的肥料要充分腐熟,并且不过度使用氮肥,要适当添加磷钾等中微量元素肥、叶片肥,增强植株长势,不给病害提供机会。
加强田间管理,首先,在大棚种植的黄瓜特别要注意棚内温湿度的管理让棚内的温度保持在25~30℃的同时湿度在85%以上。其次,不论是大棚黄瓜还是露地黄瓜,不要让田间长时间的积水,要及时把水排出,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就好。当然还要改变粗放的灌溉模式,把大水漫灌换成小水浇灌、膜下暗灌、滴灌。再次,要根据种植的黄瓜品种进行合理密植,还要对黄瓜的病残叶、老叶进行修剪,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传播、蔓延。
黄瓜红粉病应该如何防控?在种植时应将种子先进行消毒,然后采用高畦地膜种植,并适时浇水追肥,雨后及时排水。如果发病,可以选用多菌灵粉剂或托布津可粉剂进行稀释然后喷施防治。一般可以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防控。这是一个新病害,属半知菌类,老药多菌灵百菌清有效。加强田间管理,选择适宜的杀虫杀菌剂。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时对种子消毒,加强田间管理与肥水管理,如果发病,选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百菌清进行防治。这是一个新病害、属半知菌类、老药多菌灵百菌清和托布津进行防治。发病初期,每7-10天喷一次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需要注意是,在黄瓜收前7天停止喷药。发病初期,每隔7一10天喷一次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及时放风,降低棚内湿度棚内湿度大易诱发黄瓜红粉病,保护地栽培是用密不透水的塑料薄膜覆盖,因此在保护适温不降低的前提下,应及时放风,让棚内外空气对流,是防治黄瓜红粉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浇灌浇水是增加保护地湿度的主要措施。如何合理灌溉,使土壤湿润而水分又不高,已成为防治黄瓜红粉病的技术手段之一。滴灌和膜下浇水是两种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时对种子消毒,加强田间管理与肥水管理,如果发病,选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百菌清进行防治。防治措施。1、合理密植。(1)保护地黄瓜的密度宜在3500株/亩左右。(2)叶片、株型小的品种,种植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但不宜超过4000株/亩;叶片、株型较大的品种,以2800~3000株/亩为宜。2、适时绑蔓。(1)黄瓜绑蔓既可以使茎蔓长相一致,提高黄瓜的抵抗力,又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在黄瓜定植一周后,立支架、吊绳进行绑蔓,具体操作为:在定植黄瓜垄上端每行拉一道铁丝,把吊绳的一端固定在铁丝上,下端拴在黄瓜的下胚轴上,同时将蔓引到吊绳上,在龙头接近顶面时,可随时落蔓。3、及时整枝。及时摘除新发侧枝,底部老、病、黄化叶和枯萎叶,以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植株通风透光。4、及时放风,降低棚内。在保护适温不降低的前提下,及时放风,让棚内外空气对流。5、合理浇灌。浇水是增加保护地湿度的主要措施,黄瓜浇水时可采取滴灌和膜下浇水方法。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个7-10天喷一次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需要注意的是,在黄瓜采收前7天停止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