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5-08-24 19:31

气候条件是影响大斑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中温高湿是锈发大斑病的主要气候条件,例如,年月份平均气温,阴雨天多,田间大气湿度大,造成玉米大斑病突发成灾。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积极推广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降低是导致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田间病菌大量积累的情况下,种植抗病品种一般不易大发生病害。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种植优良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大斑病的主要措施。在玉米大斑病常发地区,选种时应把抗病性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

选用抗病品种。现在玉米种子品种很多,玉米品种间抗病能力差异很大,要选用抗性强的玉米品种,打好防病基础。加强农业防治。底基肥要混配有机生物菌肥及中微量元素,如硫酸硼镁锌硅等,苗期6~8叶片要喷一次光碳菌肥,健壮植株,壮株防病。打药防治。不怕斑病重,就怕用药不对症,选准药剂,病前防、病期治,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有效措施。提前预防。6月中旬发病前玉米一菌克250克/公顷,加水400~500公斤,10~15天再喷一次,连喷两次,可有效预防玉米大斑病。病期治疗。及时观察,发病初期,用玉米菌克500克/公顷加水500~600公斤,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两次,可有防控玉米大斑病,使玉米健壮生长。

玉米要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性,并且玉米收获后,要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每天10天防1次。选择湿度和温度适宜的地方种植玉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可以选戊唑醇,己唑醇,百菌清等药剂防治。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较好。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对玉米大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加水500倍稀释,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每隔7-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