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8-14 13:26

夏玉米茎秆萎缩变粗,很少出穗结棒,植株深绿,叶片畸形、短而宽,病苗浓绿。患病株节间缩短,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很易从土中拔起,病株根纵剖面木质部成黑褐色,故又名万年青。成株期的玉米得了粗缩病,很明显的症状是,植株的下部膨大,节间变短,植株矮化,粗壮,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到植株出穗抽雄时植株是正常植株的一半,玉米穗花丝少,畸形,严重的不结实。甚至在雨后经常会出现急性凋萎型病株。玉米在育苗期受粗缩病害最严重,但在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病,发病的表现为病株颜色浓绿,叶片很僵直,心叶不能打开,病株生长也很缓慢,叶片的背后会呈现蜡白色拱起的条纹,且用手触摸有很明显的粗糙感,到后期,病株会呈现更明显的矮化,上部节点短缩粗肿,病株顶部叶片丛生,大都不能抽穗。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至5~6叶期显现症状。病株叶片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常不及健株高度的一半。幼叶细脉间出现褪绿或透明的虚线状排列的小点并且逐渐增多,叶背面主脉上长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称为脉突。9-10叶期,植株严重矮化,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雌穗短,花丝少,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感染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玉米粗缩病的症状表现玉米感染粗缩病毒后,叶片浓绿,叶背面大叶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白色突起;茎秆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株高不及正常株高的一半。重病植株的雄穗抽不出或无花粉,雌穗小而畸形,不能结粒或结粒很少,病株根系少而短。病轻植株虽能抽穗,但花粉步,雌穗短小。玉米5叶期以前最易感病,感病越早,发病越重,为害越重,后期感病,症状较轻。如果玉米在5叶期以前正遇飞虱多,又为迁飞高峰期,则发病严重;玉米管理粗放土壤脊薄、干旱、杂草多,发病重。少数结棒的穗上只有稀稀的几十粒玉米,且发育不健全,参差不齐。根和茎部维管束肿大,雨后常出现急性凋萎型病株。大田中有单株发病和群体发病相结合的特点。该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灰飞虱一旦得毒便终生带毒。该病毒可在冬小麦、多年生禾草及传毒介体上越冬。春季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越冬寄主上取食得毒,并陆续从小麦向玉米上迁移,小麦收获期间形成迁飞高峰。第2代、第3代、第4代灰飞虱主要在玉米及田间杂草上越夏,随着玉米成熟便迁至禾草上,秋季小麦出苗后,第4代灰飞虱转迁到麦田传毒为害并越冬,形成周年侵染循环。幼苗受害叶色浓绿,根系少,节问粗短、矮化,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簇生,苗矮,类似生姜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