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施磷、钾肥、有机肥,以增强树势。现可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果实收获后7-10天,每10-14天喷一次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防治褐斑病,现仍可用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褐斑病,每7-10天喷洒一次,应用3次最好。冬季或早春,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叶、落叶,剪除病枝,集中烧毁,在大樱桃休眠期,最好在春节后芽萌发前全树喷洒5度的石硫合剂。
农业防治:冬剪时剪除病枝梢,清扫落叶,并将其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病源。加强综合管理,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药剂防治:分别在谢花后至采果前喷70%代森锰锌WP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采果后喷2-3次200-24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
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腐霉利,百菌清等药剂来防治。可选用50%异菌尿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40%氟硅唑水乳剂4000倍液、50%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2%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含酮类杀菌剂,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交替使用。
症状表现:发病的初级阶段,会出现如针头般大小的紫色斑点,病斑会逐渐干缩,最终穿孔脱落。发病规律:病菌会以菌丝体或者是子囊壳的形态生存于受到侵害的叶片上。次年寒冬度过,草长莺飞的时节孢子随风飞散会继续侵染。发病程度会受到种植地、树木自身长势的强弱以及当年的雨量影响。长势较弱、地势低洼、降雨频发等因素的出现都会加重樱桃的患病程度。
防治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合理栽培、定期修剪、科学施肥等方式都可以增强树木的长势。增强树木长势可以有效提升树木自身的抗病能力。其次要注重果园清理,在清理果园的过程中,清除病枝叶,并将其进行集中处理,采用烧毁或深埋的方法,将病源消灭。最后就是注意用药。在果树发芽前、生长季进行药剂防治。根据降水量以及降水时间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采果后,也要根据当地的天气状况,喷洒波尔多液。二百倍的等量式药剂需要喷洒3次左右。
樱桃褐斑病挂果后至采果后,定期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一般间隔10天左右,连喷3~5次。樱桃褐斑病防治方法,1、樱桃果实采摘后,及时清除落果、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侵染菌源。2、遇连阴雨天气,对于地势低洼的地块及时排水,防止涝害。3、重视夏剪,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或减轻病害发生。4、重视采果后追肥,增加秋季施肥量。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氮、磷、钾按比例施用,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5、樱桃挂果后至采果后,定期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一般间隔10天左右,连喷3~5次。6、防治农药。1、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磷酸二氢钾100~120克/亩混匀,对水30~45千克,混合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2、分别在谢花后至采果前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采果后喷2~3次200~24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
低碳农业的推广是缓解世界资源压力,保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樱桃树褐斑病应在发生初期喷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