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的田块容易发病。保护地春季阴雨连绵、气温低、关棚时间长、通风换气不良,也极易引发病害。其次,灰霉病与棚内温度、湿度密切相关,病菌传播的适宜温度为15-3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是15-21℃,高温时产生菌核。相对湿度为85%,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严重,低于60%发病较轻或不发病。此外,棚室内忽冷忽热,夜间低温受冻,白天高温、高湿或放底风使韭菜受冻,昼夜温差偏大,夜间叶片凝有水珠,也会加重病情。韭菜品种自身抗病力较差,棚室内的小气候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恶劣影响韭菜的抗病力,也会导致发病。菜田施肥不足,特别是磷、钾肥料施用不足,也是发病的原因之一。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大棚种植环境,以及周围种植易感染灰霉病的作物如黄瓜、西红柿,都会增加韭菜感染灰霉病的风险。最后,本地周围的灰霉病菌源传入土壤,或有机肥传入灰霉病,当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时,就会暴发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