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掉苗等,是由德里腐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黄瓜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最后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导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黄瓜猝倒病是冬春季节黄瓜苗期的主要病害,保护地育苗期最为常见,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可造成烂种、烂芽及幼苗猝倒。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瓜类猝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12月至翌年3月。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偏少的年份发病重。
黄瓜猝倒病的防治原则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苗床应选择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湿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在冬春季节种植大棚黄瓜时,若棚内温度低、土壤湿度大,则会增加猝倒病发病率,导致出现烂种、烂芽及幼苗猝倒等现象。
黄瓜猝倒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病菌生长适宜地温为15~16℃,温度高于30℃时病菌生长会受到抑制,所以,黄瓜猝倒病适宜发病地温在10℃左右,此温度对黄瓜生长不利,但病菌能活动,尤其育苗期在低温、高湿情况下,最利于发病。黄瓜猝倒病主要在黄瓜幼苗长出1一2片真叶容易发生,当长出3片真叶后,发病率会降低很多。种植密度过大,空气潮湿易发生。瓜苗带菌和环境湿度大是发生猝倒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