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霜霉病的发病原因?

发布日期:2025-05-08 23:59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冬麦区底墒普遍良好,小麦群体足。发病初期可以在病穴及其四周植穴淋施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10%混合氨基酸铜(万枯灵)水剂400倍液,70%百茵通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油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霉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油菜上的一种病害。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病害可侵染叶、茎、花、花梗和角果。甘蓝型油菜相对较为抗病,芥菜型次之,白菜型油菜最易感病。连作田块出现霜霉病明显高于轮作田,发病率高于轮作田高20%。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及氮肥施用过量,容易加重病害发展。连续多天阴雨、寡照,气温较低(16℃左右)也会致其发病。

寄生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落入土壤、粪肥中越夏越冬,也可以混杂在种子中或以菌丝在种子内越夏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次年卵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侵染油菜幼苗,引起初次侵染。油菜霜霉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是气候条件。在一般情况下,温度决定病害发生的早晚,而雨量决定病害的严重程度。低温高湿适宜于病害的发生。气温在7-15℃时,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在16-20℃时,有利于病菌侵入。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植株体表结露多,有利于病害的发展。连续有风雨,月平均雨量在150-200毫米,一般在早晨油菜表面保持露水、水膜的时间长,有利于病菌侵染,油菜霜霉病易流行。山区因长期低温阴湿,雾多露重,适于病菌孢子囊的萌发侵染,所以油菜霜霉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