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排灌条件好、肥沃的沙质土,注意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尽量利用辣茬。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及磷、钾肥,并要进行深耕;培育壮苗;提高定植质量,适时定植,起苗时多带土,少伤根,采用垄作。定植后选晴天高温时浇水。要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追肥,避免大水漫灌。适时中耕培土,促进发棵,使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强抗病能力。茄子采收期浇水,应采取小水勤灌,保持表土不龟裂,不积水。如发现病株应连根拔除,集中烧毁,不能用来沤肥。春季为提高地温,定植后可覆盖地膜,增高地温,防病效果明显。
选用耐抗茄子黄萎病品种:从实际种植中证明,凡是茄子叶片尖形或长圆形的,茄叶边缘有缺刻、叶面上茸毛多密、叶色呈淡紫或浓绿的品种较为抗病,例如快圆茄、布利塔、天津大苠、黑紫茄王、紫光大圆茄等。同时,选用无病良种,尽量从无病田采种或从无病区调种。育苗前进行烫种晾晒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也可在育苗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2%左右。
防治办法有:选用无病种子,或将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7小时消毒;要履行轮作,干净田园,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并撒石灰消毒。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7-10天灌一次。
茄子黄萎病的特效药有很多,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末、盐酸多菌灵可溶性粉末、菌灵磺酸盐可湿性粉末、琥珀酸铜可湿性粉末、增效多菌灵浓缩溶剂等都是防治茄子黄萎病的特效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喷洒在茄子上可以很好的防治黄萎病,使用效果都是不错的。
在北方6月份茄子生长前期,地温偏低,要选择晴暖天气浇水,防止阴冷天浇水使地温低于15℃引起黄萎病暴发。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使土壤不干不裂,减少伤根,控制发病。门茄坐果后,追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宝等或茄科类专用叶面肥(沃丰素)2-3次,或每次667平方米追氮肥10-15公斤,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
药液浸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h,然后催芽播种。育苗苗床(营养钵)施药土防治苗床整平后,每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g,拌细土撒施于畦面,再播种。及时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80%乙蒜素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600-800倍等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0.5kg,10天左右灌1次,连灌2~3次。严重的病株要及时拔除。
定植后药剂灌根:苗期和定植前后用9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60-100毫升药,也可用600-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约100毫升药,以上均5-7天灌根1次,连续灌根2-3次。药剂喷施:茄子黄萎病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施茎部,7-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茄子定植缓苗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灌茄子根。每株茄子用药液0.3千克,每7~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预防茄子黄萎病,应选用抗病品种,实施轮作,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如果发病,使用氨基寡糖素水剂进行喷施或灌根,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