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发病原因,水稻赤枯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3-11 20:06

稻株缺钾,分蘖盛期表现严重,当钾氮比(KO/N)降到0.5以下时,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水稻赤枯病是土壤环境、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内因主要是稻株缺钾。钾主要以水溶性的形态存在,在秧苗体内具有高度的移动性。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秧苗根系对钾的吸收减少,营养比例失调,钾、氮平衡被打破,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秧苗基部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叶片中再利用,而下部老叶则表现出褐色的锈斑。水稻赤枯病,农民称之为"坐蔸病"。水稻移栽田块秧苗发黄、发红、发僵的症状大多属此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温、光、水、肥、气等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秧苗在移栽半月后,常表现发黄、久不返青或返青后迟迟不分蘖,逐渐萎缩,生长停滞。1.长期灌深水由于每年栽稻时对水的需求量很大,有些农户唯恐栽后缺水,灌水很深,特别是植株矮小的机插秧苗,长时间淹没在水中,根系无法呼吸,生理机能减弱,不能正常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引起赤枯。2.地势不平,排水不畅高处缺水,低处积水。低洼处的秧苗长期处于深水之中,遇大雨,田间积水无法排出,引起发病。3.地里留存麦草太多麦草在腐烂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毒害秧苗根系,造成土中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困难,吸收N、P、K等都受影响,尤其对钾的吸收受阻最大,故表现赤枯症状。有些地块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也表现如此。水田本身严重缺钾,水稻根系中毒引起,低温寡照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