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绣病是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可浸染叶柄和茎部。病原为担子菌亚门,有菊柄锈菌、堀柄锈菌及蒿层锈菌等3种,常见的为前两种。其中柄锈菌属,冬孢子长椭圆形,棍棒形至纺锤形,黄褐色,顶部圆形成尖突、双细胞,分离处微缢缩,茎部狭窄,表面平滑。病菌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末初夏发病。夏孢子从叶片气孔侵入。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6~21℃,浸染一般发生在16~27℃。温暖及相对湿度较高(85%以上)的环境有利病菌萌发侵入。
菊花绣病是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可浸染叶柄和茎部。病原为担子菌亚门,有菊柄锈菌、堀柄锈菌及蒿层锈菌等3种,常见的为前两种。其中柄锈菌属,冬孢子长椭圆形,棍棒形至纺锤形,黄褐色,顶部圆形成尖突、双细胞,分离处微缢缩,茎部狭窄,表面平滑。病菌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末初夏发病。夏孢子从叶片气孔侵入。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6~21℃,浸染一般发生在16~27℃。温暖及相对湿度较高(85%以上)的环境有利病菌萌发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