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叶斑病是由芹菜尾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存在于种子、病株或病残体上进行越冬。如果温度、湿度较高,滋生大量孢子,再经由风雨、农机具以及农事操作的传播,使病菌从气孔或表皮侵入植株。植株受害时,先在叶缘发病,逐步蔓延到整个叶片。最初,开始病变的叶片会出现水渍状的圆形斑点,呈黄绿色,然后随着病菌的增多,叶片颜色也逐渐呈褐色甚至暗褐色。如果病变出现在叶柄或茎上,则呈圆形或条形的水渍斑,颜色也会逐渐加深,直至暗褐色,稍凹陷;如果周围温度、湿度较高,病斑表面还会产生霉,呈白色或紫色。
芹菜叶斑病刚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小斑点,慢慢变大变多,严重影响芹菜的生长发育,同时芹菜的品质和商品性大打折扣。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灰褐色坏死斑,边缘不明显,呈深褐色,不受叶脉限制。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层,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扩大成斑块,最终导致叶片变黄枯死。芹菜茎或叶柄受害时,病斑椭圆形,开始时为黄色,逐渐变成灰褐色凹陷,茎秆开裂,后缢缩、倒伏。温度高时亦产生灰白色霉层。病毒的形态主要有砖形,弹状,球形,蝌蚪形,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