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4-02-16 13:46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在冬小麦、杂草及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春季,带毒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随后由小麦和地边杂草再传到玉米上。玉米5叶期前最易感病,10叶期后抗性增强。感病植株节间缩短、显著矮化,叶片多呈浓绿色,心叶主脉两侧的细脉上出现透明的虚线状褪绿条纹,顶叶丛生,呈对生状。重病植株雌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雄穗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不结实或子粒极少,多数在玉米抽雄期即死亡。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密切相关。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也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冬、春季气候偏暖干燥,夏季少雨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及传毒为害,发病就重。玉米田靠近树林、管理粗放,杂草丛生及早播田发病也重。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灰飞虱迁飞高峰相遇则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