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蔓枯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8月。年度间入梅早、梅雨期长、闷热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田,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高,植株生长势差的发病较重。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的病菌积累越多,发病越重,所以枯萎病的发生与冬瓜的连作年限成正相关,老菜区比新菜区重。在带菌土上育苗,幼苗容易感染,发病早且重。该病由半知菌类的真菌引起,主要以分生孢子器随枯藤死蔓在土壤中或竹架上越冬。每年春种节瓜和冬瓜时开始,病菌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当传到瓜的蔓叶上,可从伤口、水孔、气孔等自然孔口侵入。种子也会带菌,引起子叶发病。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可以传播重复侵染。气温18—25℃,相对湿度85%以上时易发病。土壤含水量高、氮肥多而磷钾和微量元素不足造成生长偏嫩弱、种植过密、苗徒长、节间长以及多年重茬种植等因素都有利于该病害大发生。蔓枯病的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或架材上越冬。病菌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形成初侵染。病原靠灌溉水、雨水传播蔓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冬瓜蔓枯病病菌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85%以上,土壤含水量高,易发病。蔓枯病发病原因包括氮肥施用量过多,造成细胞膨大,细胞壁薄植株柔软,抗逆、抗病能力降低,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袭,此外,过多的氮素还要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影响作物的产品品质;保护地栽培空气湿度过大、光照弱等条件下,易引起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