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黑茎病防治,红薯黑斑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3-09-06 18:55

红薯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导致死苗、烂床、烂窖等现象。该病在育苗期、大田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薯苗茎基部和薯块。薯苗受害时,茎基部出现椭圆形黑色凹陷病斑,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后茎腐烂,植株死亡。薯块染病后,初呈黑色小圆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轮廓明显略凹陷的黑绿色病疤,病部组织坚硬,可深入薯肉,味苦。

最适宜温度为25-27℃,最高35℃;高湿多雨是发病诱因,凡是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的地块发病较重;土壤含水量在14%-60%范围内,病害随温度增高而会加重。不同品种抗病性能有差异;植株不同部位差异显著,地下白色部分最易感病,而绿色部分很少受害。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育苗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5分钟处理好种薯,对于移栽前的幼苗可用50%乙基托布津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苗10分钟,进一步杀菌。合理轮作,加强管理。适时中耕保墒,合理追肥,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护肥效,在红薯分枝结薯期后适时喷洒地果壮蒂灵,以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加速地下块茎超快膨大,增强抗御虫害能力,确保红薯的优质高效和丰收。发病初期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白菌清500倍液)进行灭杀,每隔7-10天1次,连喷3-4次;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巩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