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大斑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8-21 20:31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随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融合,导致叶片变黄枯死。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出现大量灰黑色霉层。在单基因抗病品种上,病斑表现为褪绿、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或表现为坏死斑。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温湿度、营养元素等条件密切相关。在东北地区,7-8月份若温度偏低、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适宜的温度(20~25℃)和高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是病害发展的关键条件。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发展会受到抑制。此外,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以及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也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