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为15℃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气温在20~25℃时病情发展最快。露地栽培中,重茬地、地势低洼、排灌不良、栽植过密、贪青徒长、通风不良等因素都会加重病害。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高、易结露的环境,番茄叶片上常形成水膜,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也可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来源。种子发芽后,病菌首先侵染子叶,随后扩展到胚轴、茎和叶片。土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直接侵入胚轴。病斑上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少数直接穿过表皮侵入。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主要与田间湿度过大、地势低洼、植株过密及防控不及时有关,需加强病虫害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