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病病原菌,辣椒炭疽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3-08-09 19:13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或以拟菌核和分生孢子盘在落地的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由寄主伤口和表皮直接侵入,借助气流、昆虫、育苗和农事操作传播并在田间反复侵染。

辣椒炭疽病病害借助风雨及农具进行传播,严重影响辣椒作物的生长,导致辣椒作物的产量有所减少。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由寄主伤口和表皮直接侵往前,借助气流、昆虫、育苗和农事操作传播并在田间反复侵染。适宜发病温度12—33℃,27℃最适;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5%以上;温度适宜,相对湿度87%—95%,该病潜育期3天;湿度低,潜育期长,相对湿度低于54%则不发病。露地栽培时多从6月上中旬进入结果期后开始发病。高温多雨或高温高湿、积水过多、田间郁闭、长势衰弱、密度过大、氮肥过多发生较重。

辣椒炭疽病为真菌侵染,借雨水反溅或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经寄主伤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继而在病斑上长出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病菌的发育温度为12-33℃,最适温度27℃,相对湿度95%左右,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田间排水不良,种植过密,氮肥过量,通风不良,田间湿度大,果实受到损伤、受烈日暴晒等,都易发病。

病菌以拟菌核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田间病株残余组织内的拟菌核,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反溅或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伤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经潜育出现病斑,并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等媒介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辣椒炭疽病病原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特别是分生孢子盘在病株残体上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辣椒炭疽病发病后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昆虫等媒介物的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便能引起幼苗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越冬后长出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昆虫或淋水而传播,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表皮的伤口侵入。

主要以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也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里,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皮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后的病菌,在适宜条件下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或风传播蔓延,病菌多从伤口侵入,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辣椒炭疽病传播途径: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由寄主伤口和表皮直接侵往前,借助气流、昆虫、育苗和农事操作传播并在田间反复侵染。适宜发病温度12—33℃,27℃最适;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5%以上;温度适宜,相对湿度87%—95%,该病潜育期3天;湿度低,潜育期长,相对湿度低于54%则不发病。露地栽培时多从6月上中旬进入结果期后开始发病。高温多雨或高温高湿、积水过多、田间郁闭、长势衰弱、密度过大、氮肥过多发生较重。

辣椒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或以拟菌核和分生孢子盘在落地的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由寄主伤口和表皮直接侵入,借助气流、昆虫、育苗和农事操作传播并在田间反复侵染。调运未消毒的带菌种子,可以远距离传播此病害。

辣(甜)椒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附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便能引起幼苗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越冬后长出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昆虫或淋水而传播。

(以上为本站整理农技人员经验所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