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包括感病植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发病,以及有足够的病原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寄主植株抗性差导致感染。品种抗病性是影响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玉米连茬地及离村庄近的地块由于越冬菌源量多,初侵染发生的早而多,再侵染频繁,易造成流行。气候条件也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对孢子形成、萌发、侵染有利,所以中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大斑病流行。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是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凸脐孺孢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和玉米秸中越冬,种子也可少量带菌。分生孢子由风雨、气流传播,可有多次再侵染。玉米生育后期发病重。7~8月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消灭初侵染源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和干枯病叶,降低田间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