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由真菌核盘菌侵染引起,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侵染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莴苣、胡萝卜、黄瓜、洋葱等共19个科的71种植物。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和越夏。萌发时,产生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在华中地区,菌核萌发一年发生两次,第一次在2-4月间,第二次为11-12月。萌发时,产生具有柄的子囊盘,子囊盘初为乳白色小芽,随后逐渐展开呈盘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暗褐色。子囊盘表面为子实层,由子囊和杂生其间的侧丝组成。每个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顶端逸出,藉气流传播,先侵染衰老叶片和残留在花器上或落在叶片上的花瓣后,再进一步侵染健壮的叶片和茎。核盘菌菌核是甘蓝菌核病的初侵染源。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的最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85%以上,一旦条件适宜,菌核便萌发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5~30℃都可以萌发,通过菌丝侵染甘蓝植株,引发菌核病。核盘菌在菌丝生长受到环境影响因子制约时逐渐聚集成团形成菌核,能够抵御低温、干旱等不利环境,并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温度20℃左右和相对湿度在85%以上的环境条件下,病害严重,反之,湿度在70%以下,发病轻。早春和晚秋多雨,易引起病害流行。该病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及连作的田块发病较重,春季低温多雨、梅雨期间多雨、晚秋季冷空气频繁、多雨的年份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