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虫对玉米的危害,玉米螟虫危害症状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3-07-06 13:39

玉米螟虫,又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其幼虫蛀入玉米主茎或果穗内,导致玉米茎折断,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从而减产降质。在玉米心叶期,叶片被害初期为半透明斑或蛀孔,叶片展开后为整齐的排孔;孕穗期,幼虫集中危害穗苞内的雄穗,当雄穗抽出后,幼虫开始蛀食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雌穗膨大或在开始抽丝时,初孵幼虫集中在花丝内危害,大龄幼虫蛀入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蛀孔口有大量虫粪排出。雌穗被害,幼虫常常先在花丝顶端取食,然后蛀入穗中,取食穗轴和籽粒,被害部位有大量虫粪堆集。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叶片被幼虫咬食后,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玉米螟低龄幼虫潜藏蛀食嫩叶形成针孔花叶,3龄后蛀食形成排孔,并开始转移蛀入茎秆,危害雄穗、花丝及雌穗,受害玉米茎秆被破坏,影响养分和水分输送,致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籽粒灌浆不足而减产,一般减产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