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是近年上升很快、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首先,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其次,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的植株病残体,深耕促使残留在田间的病叶腐烂,减少菌源;再次,合理施肥和浇灌,避免田间积水,提高玉米抗病性并通过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
在化学防治方面,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在北方地区,化学防治最有效的防治时期是在玉米扬花期左右。此外,开始出现病斑时,可使用杀菌剂如丙环唑、多菌灵、福锌、福美双、苯醚甲环唑、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