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器、果实、果柄。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白色丝状菌丝,后形成白粉;发病中期随着病菌的进一步侵染,形成灰白色的粉状微尘,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形成叶片蜡质层;发病后期叶片褪绿、黄化,其表面覆盖着白色霉层。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花器及果实也是草莓白粉病危害的主要器官。花器危害表现为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危害表现也是不同的。幼果期受害后,果实停止发育,不能正常膨大,严重时果实干枯、硬化,形成僵果,其表面覆盖白色霉层;成熟果实受害后,果实表层有大量白粉、着色差并硬化,失去商品价值,严重时果实腐烂。
草莓白粉病病情重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发病,造成幼果停止发育、干枯;果实上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使整个植株死亡。白粉病早期仅在草莓苗病株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随着病情加重,白粉布满整个叶片,叶缘上卷呈汤匙状,叶片逐渐枯黄;如草莓花蕾、花瓣受害时呈紫红色,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果实受害时,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幼果失去光泽、硬化,青果停止膨大,呈瘦长形,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叶柄或果实,发病初期叶的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防治不善会逐渐加重整个叶片枯死;花和花蕾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授粉不良,幼果不能正常生长,果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果实生长缓慢、硬化,不能食用,病害传播较快,应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