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5-06 16:02

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根部病害,病菌只侵染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田间症状表现是黑根和白穗。其首次发病是由种子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从第二年开始全蚀病病菌就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造成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病程度越来越重。

防治该病,重在预防,一要选用无病种子。二要进行种子药剂拌种,拌种的药剂可用适乐时、戊唑醇、三唑酮等。三要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磷钾肥。四要在小麦拔节前用三唑酮喷淋小麦茎基部。小麦全蚀病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用酵素菌等沤制成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清除病残体,倒茬轮作,加强肥水管理,用硅噻菌胺等农药拌种,发病初期用笨醚甲环唑、多菌灵等农药混合液喷施防治。

种植管理。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病区要严格控制种子外调,新的轻病区及时采取扑灭性措施,消灭发病中心,对地块实行三年以上的禁种。水旱轮作,病菌易失去生活力。粪肥必须高温发酵后施用。要多施基肥,发挥有机肥的防病作用。选用农艺性状好的耐病良种。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种植耐病品种。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药剂防治。小麦全蚀病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成的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轮作,清除病残体,加强检疫,用硅噻菌胺等农药拌种,发病初期用笨醚甲环唑、多菌灵等农药混合液喷施防治效果好。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是小麦全蚀病的防控,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化防控手段,切实保护无病区安全,科学管控感病区扩展蔓延。根据小麦全蚀病的发病规律和各地防病经验,要控制病害,必须做到保护无病区,封锁零星病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压低老病区病情。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病区要严格控制种子外调。药剂防治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华丹)80毫升。对发生点片的,可拔出病株焚毁处理,同时按每平方米50%多菌灵可湿性粉10克,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对全田零星发生麦田,要划定区域,单机高茬收割,收割后拔除麦茬烧毁处理,并可在秋季播种时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