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茄子猝倒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4-16 18:07

茄子猝倒病俗称小脚瘟,是由瓜果腐霉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茄子上的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盘上。幼苗出土后,幼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病部变黄褐色,条件适宜时很快扩展,病部组织腐烂干枯而凹陷、缢缩,自下而上发展,致使幼苗子叶或幼叶还没有凋萎即成片倒伏,受害严重的造成毁苗。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潜育期1~2天。病菌喜34~36℃的高温,但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因此,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又遇高湿时,感病期拉长,很易发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育苗期如遇寒流侵袭,不注意放风则会加剧猝倒病的发生。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苗上可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土温较低(低于15~16℃)时发病迅速。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极易诱发此病,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下降,也易发病。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往往是土壤中的习居菌。在条件适合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从伤口或穿破表皮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流水和溅水传播。此外,带菌的种子也能传播病菌。

主要发病盛期在12月至翌年2月。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偏少的年份发病重;苗床间排水不良、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的发病重;苗床土壤中含有机质多、且施用了未腐熟的粪肥等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也易诱导茄子猝倒病发生。育苗期应严格控水,浇水时要小水勤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