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小麦的白粉病?

发布日期:2023-04-05 15:53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或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可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麦蚜,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10克,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注意用水量较为关键,同剂量、同一药剂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防治效果明显,时隔7~10天再喷一次,以增强防治效果。

选择抗病品种,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中国南方麦区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中国北方麦区适时浇水,使寄主增强抗病力。自生麦苗越夏地区,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可大大减少秋苗菌源。

5月上旬是白粉病粉孢子繁殖能力最强的时期,因此比较容易大面积发生。灌浆期小麦田间密度较大,因此,当小麦白粉病发生后,打药的时候药液量一定要足,最起码要保证一亩地的药液量在30公斤(两桶水)以上。才能彻底控制住白粉病的扩展和蔓延。三唑酮、烯唑醇等传统药剂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白粉病病原菌对这些农药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因此,可以选择50%嘧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或22.5%啶氧菌酯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等新型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均可达15天以上,灌浆期只需喷一遍基本可以很好地控制白粉病的危害。

防治病虫害要提前打药,按时做好田间管理,就足够了。当病斑聚于基部叶片时用粉锈宁或戊唑醇或烯唑醇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