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真菌,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5℃,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30℃。在高于30℃或低于1℃条件下,孢子很快失去生活力。白粉病对湿度要求不严,最适宜发病湿度为75%。相对湿度达25%以上,分生孢子就能萌发,湿度越大病害越重。然而,病菌孢子遇水滴或水膜,吸水后会破裂。
北方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
保护地栽培黄瓜因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高、氮肥施用过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若管理粗放,瓜秧衰弱或浇水不当,氮肥施用过多,栽植密度过大,都会加重病害发生。此外,肥水不足、植株生长细弱、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的地块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