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可以灌根吗,黄瓜枯萎病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3-04-03 22:18

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均能发生,以开花结瓜期发病最多。苗期发病时茎基部变褐缢缩、萎蔫碎倒。幼苗受害早时,出土前就可造成腐烂,或出苗不久子叶就会出现失水状,萎蔫下垂。成株发病时,初期受害植株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早晚恢复,数天后不能再恢复而萎蔫枯死。主蔓茎基部纵裂,撕开根茎病部,维管束变黄褐到黑褐色并向上延伸。潮湿时,茎基部半边茎皮纵裂,常有树脂状胶质溢出,上有粉红色霉状物,最后病部变成丝麻状。

对于幼苗,子叶先变黄、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倒伏,维管束变褐色或呈立枯状。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成株期发病,下部叶片叶脉逐渐退绿,叶片呈掌状黄色病斑,黄叶逐渐向植株上部蔓延发展,全株叶片中午呈现萎蔫状,早晚恢复正常,反复数日后,整株叶片萎蔫下垂,直至干枯死亡。横切茎基部,可看到维管束变黄褐色,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

黄瓜枯萎病典型症状是萎蔫,多在开花结果期或根瓜采收后发生,先从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叶片开始发病,开始多是中午植株出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如不能恢复,最后枯死,病株茎基部呈水渍状溢缩,主蔓呈水浸状纵裂,维管束变成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长有红色和白色霉状物,植株自下而上叶片变黄逐渐枯死。横切病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多在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早晚可以恢复,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病株主蔓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有黄色胶状物流出,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株易被拔起。

黄瓜枯萎病发生在黄瓜的整个生长期,特别是在开花期与结果期。幼苗期发病时病株表现为茎基部缢缩,变褐呈水渍状,随后萎蔫倒伏。成株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植株根茎部叶片在中午萎蔫下垂,呈缺水状,但能在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则开始表现为叶片蔫萎卷曲,连续几天叶片不能恢复正常,从近地面叶片向顶端延伸至全株萎蔫,最后死亡。病株主蔓茎基部表皮纵裂,内部维管束呈黄褐色到黑褐色向顶端延伸;湿度大时,植株茎干有树脂状胶质物溢出,并发病处长出粉红色霉状物,最后发病萎蔫成丝麻状。

开花期,病菌主要从雌花侵入,并进入幼瓜,侵染成功后,花和幼瓜快速变软、萎缩甚至腐烂,从而引起表面长满灰色霉层。从苗期到结果期均会发病,以开花结果期发病较重。被害植株初期表现为部分叶片或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病株主蔓基部稍收缩,常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根部腐烂,易拔起。幼苗发病,子叶萎蔫下垂,茎基部变褐缢缩或呈立枯状,发生猝倒。

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细菌角斑病、根结线虫、白粉虱。霜霉病发病症状为叶背面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有灰霉层,可选用普力克、安克、灭克、抑快净、霜脲锰锌、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等药物进行治疗,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