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西葫芦拉秧后,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继续在夏季种植的瓜类蔬菜和一些花卉上危害。在秋季再次利用温室种植时,露地瓜类蔬菜上的西葫芦白粉病分生孢子随气流和灌溉水传入温室中,成为初侵染源,从叶面直接侵入。翌春条件合适时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匍匐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其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进入4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秧苗的枝叶茂密和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增加,棚室西葫芦白粉病很容易发生。为真菌病害,以闭囊壳随病残体遗留在土表越冬。翌春再进行初侵染。在棚室,主要在寄主上越冬。田间湿度大,气温16~24℃,或干湿交替出现,发病重。白粉病,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田间流行的适宜温度为16~24℃,一般雨水偏少的年份易于发病。在管理粗放、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阳光不足、浇水过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病。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内为害越冬。南方菜区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为害越冬和越夏。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10—25℃均可发病,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病害发展迅速。生长后期,植株生长衰弱病害严重。种植过密、生长期缺肥亦发病较重。白粉病是由单丝壳白粉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田间流行的适宜温度为16~24℃,空气湿度在45%~75%时发病快,湿度低于25%仍能发生,湿度超过95%时则发病显著受到抑制。南瓜白粉病在高温高湿与高温干燥交替出现时发病达到高峰,同时在尿素等氮肥施用较多、种植过密、潮湿的田块容易发病或发病较重。生产结束后病菌在老株和病残体上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