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枯萎病由真菌尖镰孢丝瓜专化型引起,苗期发病时子叶先发黄,后萎蔫枯死,茎基部变褐色收缩呈立枯状。成株发病主要在开花结瓜后,田间表现为黄化和萎蔫,初期萎蔫早晚可恢复,后全株枯死,茎基部组织内导管褪色变褐,潮湿时主蔓基部的纵裂处可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有时流出褐色胶状物。
丝瓜枯萎病的病原在土壤和未腐熟的带菌有机肥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原从根部伤口或根毛侵入,播种带菌的种子出苗后即可染病。地上部的重复侵染主要通过整枝或绑蔓引起的伤口侵入。病原发育和侵染适温24~25℃,高温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扩展,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发病。丝瓜秧苗老化、连作、有机肥不腐熟、土壤过分干旱或质地黏重的酸性土,是引起枯萎病发生的主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