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态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侵入大葱发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围植株蔓延。分生孢子梗丛生,基部较粗,暗褐色,大小50~80×3~4微米;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或具隔膜,表面生细刺,大小40~80×9~10微米。病菌夏孢子圆形至椭圆形,淡褐色,大小为22.5-29.5μm×27-32.5μm,壁上有微刺,发芽孔分散,不明显。冬孢子黑色至黑褐色,长筒形,顶斜尖,或一头偏高,壁厚2μm,双细胞,分隔处统缩,个别单细胞,顶端厚2-6.5μm,柄长8-32.5μm。夏孢子堆圆形、近圆形,长2~3毫米,宽0.5~1毫米,密度高时,可互相汇合成片,使叶片提前枯死。植株生长后期,病叶上形成长椭圆形稍隆起的黑褐色疱斑,内部生有褐色冬孢子,称为冬孢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