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管理工作中,日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是温度管理:在幼苗定植后,缓苗前要封闭大棚,确保棚内湿度合适,促进快速缓苗。白天将温度保持在28~32℃,夜间控制在20℃左右。缓苗后,适当降低棚温,白天保持22~28℃,夜间15℃左右。开花坐果期温度管理尤为重要,白天保持25~30℃,夜间12~18℃,有利于开花授粉,提高坐果率。进入结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2℃,夜间12~16℃,便于果实快速生长和着色。如遇特殊季节和异常天气,要采取增温、保温或降温措施。总之,任何时候都要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严重影响大棚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减收。
水分管理同样重要。大棚蔬菜的水分管理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两个方面。要根据不同生育期、生长季节和长势进行科学调控,确保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移栽定植时需要浇足定根水,确保成活和快速缓苗。缓苗后,根据气温和长势适当浇水,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开花坐果期需控制浇水,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进入结果期,需增加浇水量,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采果前适当控制浇水。在大棚蔬菜的整个生育期,都要保持土壤湿润,过干时需及时浇水,过湿时需排出渍水,确保湿润适度。同时,在低温季节浇水时,应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避免温度过低伤根。每次浇水后,需闷棚1.5小时左右,然后通风排湿。
施肥管理不容忽视。大棚蔬菜的施肥包括底肥和追肥,需根据不同蔬菜品种、肥料种类进行科学施肥,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底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2500公斤,或饼肥120~150公斤,或生物有机复合肥80~120公斤。同时,可适当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硫酸钾10~13公斤或生物有机复合肥80~120公斤。追肥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土壤肥力和长势进行。一般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尿500~600公斤或沼液肥800~1000公斤。同时,可结合适量化肥追肥,每亩施硫酸铵20~30公斤或尿素10~15公斤。各品种追肥次数和用量不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每次追肥后需浇水,便于根系吸收利用。
病虫防治是保障。大棚蔬菜的病虫害相对较多,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蔬菜产量和质量。棚室防病主要从农业防治入手,加强通风排湿、降温,清理残留枝叶,减少病源。进行土壤和种子消毒,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虫害防治主要通过截断虫源,物理防控和药剂防治。棚室四周清除杂草,棚门安装防虫网,棚室内悬挂黄板诱杀害虫,特殊时段使用杀虫烟剂或菌剂防治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