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白粉病发生原因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3-01-08 22:58

西葫芦白粉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侵染叶柄和茎。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严重时叶片枯黄卷缩,但不脱落。秋末病斑上出现黑褐色小粒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内为害越冬。南方菜区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为害越冬和越夏。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10―25℃均可发病,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病害发展迅速。生长后期,植株生长衰弱病害严重。

西葫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管理等因素相关。气候: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适温为15-25℃,发病程度取决于湿度和寄主长势。低湿(相对湿度25%)可萌发,高湿(相对湿度85%)萌发率明显提高。温室大棚前期大水漫灌和后期浇水过少时,西葫芦白粉病发病重,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西葫芦白粉病极易流行。栽培管理:栽培过密、光照不足、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早衰都会促使西葫芦白粉病严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