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症状,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条件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1-03 07:38

马铃薯晚疫病在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的条件下易发病。开花阶段,若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病害即可发生,10-14天后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高温高湿、阴雨连绵的天气,尤其是早晚雾浓露重时,病害更易发生。气温在10-25℃、相对湿度在75%以上为病害流行条件。地势低洼、植株过密、偏施氮肥、田间湿度过大或植株生长衰弱等,亦有利于此病发生。

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上述高湿条件,病害即可发生,10~14天后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病菌发生的最适温度是18℃~22℃,孢子囊大量形成需有95%以上的相对湿度。田间温度在10℃~24℃、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病害均可发生。阴雨天湿度大、露水重、早晨及夜晚多雾的情况下易发病。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易发病。栽培密度过大(如:番茄中、晚熟品种每亩超过3500棵,早熟品种每亩超过4000棵),通风不良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