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锈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或以夏孢子越冬,在翌春7~8月条件适宜时进行侵染。该病的发生与当年8~9月降雨量密切相关,雨日多、降雨量大则发病重。病菌以当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冬孢子角,吸水膨胀后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落到无花果树上,萌发后直接侵入,也可从气孔侵入。病害的轻重与果园周围桧柏的多少和距离远近有关,5公里范围内桧柏多则病害重,反之则轻。无花果萌芽、幼叶初展时,如遇多雨、多风及温度适宜天气,病害则重,反之则轻。无花果锈病以菌丝体和夏孢子堆在病部越冬,以夏孢子借助气流传播,主要在8~9月发生,湿度大时发病重。植株荫蔽、通气差的果园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的植株容易感病。病菌以夏孢子在有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6-7月间开始侵染危害叶片,8-9月为发病盛期,并伴有大量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