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洒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大大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营养钵或塑料套分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并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
该病以为害植株茎部维管束为主。未出苗前染病造成烂秧,出土后子叶变黄、萎蔫或全株枯死。茎基部或茎部变褐缢缩或呈立枯状;成株期发病导致维管束变褐,主蔓茎基部纵裂,湿度大时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并有少许琥珀色胶质物溢出。感病初期,单侧叶片或植株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萎蔫症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
一般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病,主要危害幼苗或地下根茎基部部,初期在下胚轴或茎基部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斑,病部向里凹陷,扩展后围绕一圈致使茎部萎缩干枯,造成地上部叶片变黄,最后幼苗死亡,但不倒伏。根部受害多在近地表根颈处,皮层变褐或腐烂。在苗床内,发病初期零星瓜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早期与猝倒病相似,但病情扩展后,病株不猝倒,病部具轮纹或稀疏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且病程进展较慢,有别于猝倒病。
多在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早晚可以恢复,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病株主蔓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有黄色胶状物流出,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株易被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