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白粉病有哪些发病规律?

发布日期:2022-01-07 14:08

油菜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为灰白色,相对来讲,叶片背面发病更重些。病菌可在温室内存活而越冬,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孢子萌发到侵入约20多个小时,故病害发展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10~30℃病菌均可以活动,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45%~75%发病快,低于25%时分生孢子也能萌发引起发病,超过95%则病情显著受抑制。病菌为十字花科白粉菌。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越夏,或以子獎壳越夏。秋季传播到油菜上,引起发病。在北方,主要以闭澳壳在油菜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该病初侵染源。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中国南方冬播油菜区10~12月有少数菌核萌发,使幼苗发病,绝大多数菌核在翌年3~4月间萌发,产生子囊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