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该病由一种叫“黑粉菌”的真菌引起,其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病菌通过残留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黑粉菌能直接穿透玉米植株的幼嫩组织(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寄生在细胞内生长发育,并产生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寄主细胞迅速膨大形成病瘤。病瘤开始为白色,后带粉红色,最后变灰色而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因此得名“瘤黑粉病”。病瘤内的菌丝会断裂成孢子,在某些诱因下(短时降雨、露水、雾气等)孢子会立即萌发再次侵染玉米,按照“病菌—病瘤—孢子”重复侵染,蔓延发病。玉米黑粉病在抽穗开花期蔓延最快,并形成发病高峰期,直到玉米成熟才停止发病。当前多地正处于雨水期,这为黑粉病来袭制造了有利条件。病部散出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为球形或卵形,在田间土壤、地表、病残株及种子上越冬。冬孢子没有休眠期,条件适宜即可萌发侵染。黑粉病以土壤和种子传病为主,高温高湿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幼苗至吐丝期的温度与冬孢子萌发适温一致,造成病害流行。多年连作田块,积累有大量病菌,发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