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健康至关重要。国家卫计委于201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文件中,硒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天。硒在人体内以硒蛋白形式存在,能够清除自由基、修复膜损伤,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多种功能,被称为“生命的火种”。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为缺硒或贫硒地区,土壤中硒含量普遍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硒含量。研究显示,不同地区居民每日硒摄入量差异显著,这对人体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通过对8省24个地区居民的调查发现,血液硒水平与癌症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美国的调查也证实,土壤和谷物中硒含量低的地区,癌症发病率较高。此外,缺硒地区居民还可能出现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地方病。
为改善人群硒摄入状况,近年来我国多地开展了富硒农业探索。通过人工改良土壤或施用硒肥,培育出富硒水稻、茶叶、蔬菜等农产品,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的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的硒含量不得超过0.3mg/kg。值得注意的是,过量硒摄入会导致中毒,因此在富硒食品开发中应严格控制硒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仍需深入研究,建议通过均衡膳食获取适量硒元素。消费者在选购富硒产品时,应关注产品的硒含量检测报告,避免盲目追求高含量。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富硒产品市场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